原料奶过剩,上游牧场何以脱困?|乳业新周期①
2023-12-02 04:42:40

斑马消费 陈晓京

饲料成本和原料奶价钱  ,原料游牧决定了上游牧场 ,奶过能过上什么样的剩上日子。

在过去20多年里,场何这两大因素反复困扰着牧场企业:饲料贵了 ,脱困压缩盈利空间;终端消费疲软 ,乳业原料奶供大于求。新周

于是期①,酝酿出可怕的原料游牧行业周期 。对牧场企业来说,奶过原料奶价钱高低 ,剩上直接左右着奶牛存栏规模——价钱高就买牛扩张 ,场何价钱低就倒奶卖牛。脱困就像猪周期一致,乳业是新周公开的秘密,也是难以打破的顽局  。

在几年前乐观消费的预期之下 ,国内乳企在上游掀起扩张浪潮 ,“万头牧场”比比皆是 ,头部乳企、区域乳企等皆加入其中。

带来的后遗症是,奶牛存栏规模扩大,原料奶产量不断膨胀,2022年首次突破4000万吨 ,成为全球第四大产奶国。隐患渐渐显露 ,原料奶过剩了 。

现在牧场不得不低价售奶,乳企被迫喷粉储存 。规模牧场大面积亏损 ,没有议价能力的中小牧场们  ,早已入不敷出 。这应该是2008年以来最难熬的时刻。



成本承压

喝着利乐包牛奶 ,你可能不知道 ,上游牧场 、下游乳企的日子 ,今年特别难熬。7家上市牧场企业 ,原料奶产量齐齐增长,业绩却跌入冰点  ,4家巨亏,3家净利润大减。

行业代表性企业尚且如此 ,中小牧场乃至养殖户的日子,就更难过了。

今年初,山东奶协的一次发文 ,透露出一个残酷现实——原料奶相对过剩 、下游乳企喷粉率超20% ,奶牛养殖场挣扎在盈亏线上下 。

山东并不是国内牧场最集中的地区  、产奶量仅约全国7% ,在牧场密集的河北 ,这种状况更为直观。今年一季度,该省生鲜乳交易参照价是4.10元/公斤 ,最低不低于3.93元/公斤 ,实际上迫于出货的压力 ,最低价钱已下调至与山东一致的3.85元/公斤 。

据农业农村部数据 ,今年上半年,国内奶业主产省生鲜乳均价3.96元/公斤,较上年同期的4.20元/公斤,下降了5.7%。

奶价走低,饲料原料价钱却在上涨。豆粕和玉米及苜蓿,是牧场企业的主要饲养原料,在饲养成本占据较大比例。

今年上半年 ,国内豆粕 、玉米价钱持续高位运行  ,均价较2022年中期涨幅分别为4.8%和1.4% 。

苜蓿干草价钱更是涨幅惊人。据海关数据  ,今年上半年进口苜蓿干草平均到岸价573.43美元/吨,同比上涨23.5% 。

在饲料成本上扬的背景下 ,去年就有行业人士测算 ,原料奶均价须保持4.3元/公斤以上水平,才能保证8%的基本利润空间。

奶价下行 ,成本降不下来,对牧场企业的影响是致命的。

优然牧业是国内首家营收超百亿元的原料奶企业 ,也是全球最大原料奶供应商  。

2023年上半年,其优质生鲜乳及特点生鲜乳平均饲料成本2.49元/公斤 ,较上年同期上涨2.5% 。同期 ,原料奶均价4.39元/公斤,同比下降5.2% 。原料奶卖得多、亏损越多 ,公司上半年净亏损9.92亿元 。

这些大规模的牧场 ,尚且有股东、合作客户分担风险 ,一点儿中小型牧场乃至养殖散户日子更是入不敷出 。

原料奶过剩了

2019年 ,国内奶行业发展重心逐步向上游牧场转移 ,处于下游的乳企,开头向该领域加码,掀起了产能扩张热潮。

国内叫得上名的乳企,绝大部分都参与进来。不仅有头部阵营的伊利 、蒙牛和光明 ,还有新乳业、三元、君乐宝等二三线乳企 。它们的一个共同目的,就是尽早抢占奶源,提升自控奶源比例 。

在乳企眼里,得奶源者得天下,未来在市场、在产品上的话语权就越大。因此,在中国黄金奶源带上  ,充斥着这些企业的身影 。

近两年来 ,牧场扩能扩产走到高潮 。2021年,国内新建 、扩建牧场166个 ,其中6成以上是万头牧场项目 ,当时设计奶牛存栏规模98万头 ,投资总额390亿元;2022年,新建 、扩建牧场设计存栏规模达147万头 ,投资总额约420亿元 。

在这一轮产能扩张之前 ,国内原料奶价钱触底后上行,扩张后的上游牧场带来了原料奶产量大增。2021年全国奶类产量3778万吨;2022年增至4027万吨 ,雄居全球第四。

不过 ,早前大举扩张时基于的乐观预期,现时消费环境已截然不同 。2022年  ,国内液态奶消费市场迎来近8年来首降 ,降幅8%;规模以上乳制品企业收入增速下降10.6个百分点 ,且人均乳制品消费量较上年下降0.6公斤  ,终端消费量进一步萎缩。

有公开数据预测 ,今年原料奶过剩总量超110万吨 。

下游需求疲软,上游牧场的心 ,早就慌了。牧场企业不惜降价出货加快资金回笼 ,下游乳企不得不喷粉储存。

随着奶价下行 、饲料成本高位运行 ,进入下半年饲料储备重要节点,恐会加速牧场企业资金紧张等状况发生 。

牧场的危机

其实,上游牧场企业的危机  ,去年就已显端倪 。7家上市牧场 ,收入均保持增长 ,在归母净利润方面,优然牧业、西部牧业、中国圣牧以及现代牧业均陷入下滑的局面。其中,优然牧业同比下降73.38%。

今年上半年,状况进一步恶化,优然牧业 、庄园牧场、澳亚集团和原生态牧业出现巨亏,西部牧业、中国圣牧和现代牧业 ,业绩增速大幅降低。

业绩拉胯的缘故,自然与原料奶价钱持续下行 、大宗原资料处于高位以及下游需求降低密切相关  ,在这种“夹板气”中,牧场企业阵痛不已。

牧场企业今年上半年收入增长,主要来自于原料奶产量的提升。

例如 ,澳亚集团成母牛年平均产奶量升至每头13.4吨 ,同比增长3.1% ,应该是这些牧场企业里 ,单产最高水平,秒杀中国圣牧10.94吨/头 、优然牧业12.2吨/头、原生态牧业11.3吨/头。

澳亚集团公司是国内第五大牧场运营商 ,87.4%收入来自原料奶业务。它背靠君乐宝 、蒙牛 、光明等参天大树,还有新乳业 、明治中国等股东  ,可谓众星捧月。

自去年底登陆港股以来 ,业绩体现不佳。据2023年中报,公司原料奶销量同比增长10.7%至34.40万吨  ,销售均价同比下降7.6%,每公斤原料奶饲养成本2.55元 ,同比上涨7.1% ,毛利率较上年同期,减少9.1个百分点。

优然牧业尽管有二股东伊利撑腰,原料奶销量从2022年上半年的112.77万吨升至今年上半年的140.25万吨 ,收入规模升至61.57亿元 ,同比增长18.0% ,销售均价仅4.39元/公斤 ,较上年同期降低5.2% 。原料奶业务毛利率28.3%,同比减少4个百分点。

再如原生态牧业,飞鹤、蒙牛和伊利三大客户合计贡献99.6%的收入 ,也未能拯救低迷的业绩,今年上半年净亏损2.64亿元 。

在这种压力之下,规模牧场能否咸鱼翻身还有必定挑战性。相比之下,中小牧场和散户群体的机遇,就更渺茫了 。

(作者:车载配件)